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路加福音19:38)奉主的名意味著是受主的差遣,要代表主,按著主的意旨而行,好像此時主正參與在人們的當中,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以至於人可以在其中歡呼讚美,來稱頌上帝,因為上帝所應許的,此時,上帝也在百姓當中親自成就了.讓人看見對上帝應許的信心並非徒然,更不是虛空,是實實在在的.有時候,我們在等候忍耐的當中,應許的真實對我們似乎是隱藏了.但人的信與不信,都不能影響上帝應許的真實.在眾人的讚美聲中.從上帝而來的平安,成為人們忍耐等候最大的安慰,讓信心與忍耐充滿活潑的力量,與天上的榮光相互呼應.是甚麼連結了地上與天上的距離,那就是上帝的話語(word),是上帝對祂所創造的萬物的承諾,因著應許,我在世上而生,透過應許,我在世上生而為人,又藉著應許,我在世上因信繼續活著,在地上也在天上.因此,我們也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與當時的人一同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並一同領受平安之恩,接受永光的照耀.
- Apr 27 Fri 2012 15:37
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
- Apr 26 Thu 2012 15:36
王建明形象風暴的另一個觀點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19:10)有誰會知道甚至承認自己是失喪的人,且是赤裸裸的呈現出來,在自己也在別人面前?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就是遮掩羞恥,不讓羞恥曝光.取而代之冠冕堂皇的包裝,便是眾人眼中的形象.讓人藉此躲在其後,並且使的彼此有了安全感,清新光明的形象,所散發的出的炫光,對自己掩飾了內心,對別人也產生了完美的假象.有誰願意在眾人面前坦露,內心的醜惡甚至邪惡,因為這與整個大環境所要塑造的方向是背道而馳.以至於,當內心邪惡的真實或是出於自願或是出於被迫的被揭露出來,總會掀起一陣陣令人感到震驚的巨浪,問題是,令人震驚的緣故,是因為完美形象的破滅所帶來的衝擊,或是人又再一次被強迫的,需要去面對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邪惡所帶來的矛盾衝突.如果人內心的邪惡沒有出路,終究永遠只能躲在陰暗角落繼續偽裝隱藏.若不是光來到黑暗中,有誰能夠在黑暗中看見光?人子耶穌就是世上的真光,祂來到我們的當中,不但要顯露出人內心最深處的惡,就是與神為仇為敵,且是不能自拔的命運.更是要為我們指出已經為你我所預備,在內心黑暗邪惡之中的出路,就在耶穌被釘十字架,走進黑暗無光,又從死裡復活,不但扭轉了我們原本在黑暗捆鎖中的命運,也把我們從絕望的泥沼拯救出來,成為光明之子,不再依賴外在短暫的形象來包裝自己,也不再為自己在那裏遮遮掩掩辛苦的活著,而是靠賴救贖的應許,如同鬆開緊握的雙手,敞開的門,在認清自己的失喪,對自己的絕望的同時,也有曙光.
- Apr 25 Wed 2012 15:52
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
陰間的繩索纏繞我,死亡的網羅臨到我;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神乎求.祂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的呼求入了祂的耳中.(撒母耳記下22:6-7)若有人被繩索纏繞,結果便是動彈不得,特別是手腳被纏住,那種無計可施的情況,更是讓人驚恐不已.這是人所無法逃避的處境,深陷無計可施,不知所措的焦急害怕,特別是面對未來的那種不確定感,除了依賴環境,歸咎命運之外,人還能做甚麼,來減緩每況愈下的衰退,當繩索不斷纏繞,動彈不得的結果,便漸漸成為等待死亡降臨的網羅,有誰能逃避死亡的驚恐,有誰能免於對未來的茫(盲)然?當我們在急難中向上帝禱告呼求,便反抗了陰間的繩索,死亡的網羅.人怎能有能力來抗拒這些呢?除非我們所依靠的那位,走過陰間卻不被陰間纏繞,經過死亡卻不被死亡吞噬的一位,使人在呼求中領受向著陰間與死亡誇勝的權柄,是上帝在祂的話語中所賜給人的應許,它的意思不是從此以後我們不會遇見急難,它的意思是,從此以後就算是陰間或死亡,再也不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再也不能奪去上帝所賜給我們心裡的平安,如同上帝聽了人們向祂呼求的聲音,上帝與人之間,再也沒有甚麼能夠成為阻礙的了!
- Apr 24 Tue 2012 16:45
開恩可憐我
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加福音18:13,19)我們會是用甚麼來評估自己,從人出生開始,就一直不斷受環境的薰陶,社會化的教導,漸漸塑造出的一種習慣,就是需要從別人給你的回饋,或者從自己是否獲得自己想要,來認識自己,評斷自己的價值.而忘記別人的回饋是短暫的,是會改變的,人自己現在所能握住的也是會改變的,是短暫的.除非,我們明白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多變,短暫的事物中與永恆的創造者相遇.說:開恩可憐我,因為與永恆相比,人是何等渺小,上帝卻仍然將我們視為珍寶,要施恩憐憫我們,將我們從原本專注在短暫事物的眼目,轉變到專注在永恆的事物中,就是從上帝而來的憐憫恩典,是上帝所要賜給我們永不改變的應許,讓我們不再憑藉著自己,以為自己仍有良善,但良善是屬於上帝的,若我們當中要有良善,就必須先從上帝那裏領受良善,我們才能真明白甚麼是真正的良善,如同我們需要接受從上帝那裏的真理之光的照耀,我們才能夠真正看清,認識自己.並且從上帝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時,也就懂得如何面對從自己及別人而來的評價.
- Apr 23 Mon 2012 16:34
神的國幾時來到
法利賽人問: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上帝的國就在你們當中.(路加福音17:20-21)法利賽人對於上帝的國是否來到,是以時間的排序來看,認為"時間"是上帝國來到的重要關鍵,因此,在"時間"的裡面,善行功德的累積變成為等候甚至進入神國的兌換卷.所以,法利賽人所關心的自然是神國來臨的時刻?但耶穌的回答,打破了神國與時間之間必然的關係,因為神國的來到所關乎的,最重要的關鍵不是在時間,而是在應許,是應許讓神國臨在人的當中,經文-在你們當中,也有翻譯成在你們心裏,應許在人心裏所產生奇妙的工作便是信心,對上帝話語的信心,對上帝全然信靠的心.哪裡有應許,那裏就有信心,那裏又應許,那裏就有神國的臨在.神國的臨在並不依賴時間,也不依賴人在時間裏面做了甚麼,而是在應許裏面,人在當中信了甚麼.若是不信,再多的時間也是枉然,若是依靠時間所累積的善行功德來認為自己配得神國的臨到,那也是虛空.每當我們在當下,此時此刻,聆聽上帝的話語,相信上帝的應許,領受赦罪恩典的時候,神的國便在你我的心裏,在你我的當中.
- Apr 22 Sun 2012 17:35
起來,走吧!
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加福音17:19)這是耶穌對被潔淨的痲瘋病人,回來歸榮耀給上帝,又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的時候說的。十個痲瘋病人的潔淨,卻只有一位回到耶穌面前來感謝祂,表示這位得潔淨的人對耶穌的感恩,沒有忘記耶穌在他生命中所施予的恩惠,成為他來到耶穌的跟前,為要表達對耶穌的感謝。但時間並沒有在這裡停止,耶穌對他說:起來,走吧!一個曾經被社會所唾棄,隔離的人,如今,耶穌鼓勵他,重新回到社會,歸屬於社群的一份子,不再是孤單的一個人過生活。如此巨大生活型態的改變與適應,是因著耶穌的拯救之信所產生在人生命中的果效。這對我們而是一個提醒也有著勉勵,提醒是:我是否已經失去感恩的能力,特別是對耶穌已經為我所成就的赦罪恩典與應許的信心,理所當然到一種無感的地步。勉勵是:你我生命的改變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是耶穌對我們的憐憫之工,在信中所產生的果效,當我在感恩之中,伏在耶穌的腳前,聆聽耶穌要對我說的話:起來,走吧!你的信,就是我在話語裡所要賜給你的信心,要成為拯救你,幫助你,得平安,有力量,可以回到你的社群生活,他們也要看見你的改變,不單是外表得了潔淨醫治,你的生命也將彰顯這拯救應許的榮美,如光照耀使人看見。
- Apr 21 Sat 2012 09:58
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
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加福音16:31)在人的心中,不需要太多新奇的東西,人才會去相信什麼。這個世界已經充斥太多急著想要也已經相信的事物,姑且稱它們為權勢,金錢與地位吧。現代人的問題不再是相相或不相信的問題,而是相信什麼的問題。如果人們相信今生的繁榮富貴使人安穩無虞,那麼今生的事物便是人們追求的最終價值與生活目標。如果人們相信今生的短暫,卻使人在豐盛中預嚐了永恆福樂的滋味,那麼對今世的觀感與價值又會是全然不同。對於擁有摩西律法與先知恩言的亞伯拉罕的子孫而言,若他們期待相信的是律法與先知之外的神蹟,便表示律法與先知已經失去在他們心中的相信。若一個人再也不聽從上帝的道的時候,又怎能期待神蹟能夠使他們相信呢?就好像有人告訴你說:我相信上帝,但我不相信上帝所說的話,我只相信上帝所做的事情。求上帝憐憫幫助我們,相信上帝,也相信上帝所說的話及上帝所要成就的工作。因為,我們在上帝的話語中,才有信也才能信:上帝是上帝且上帝做事直到如今(這個如今包括了過去,現在與未來)。
- Apr 20 Fri 2012 09:20
奴隸與兒子
大兒子對父親說:我服事(slaving)你這麼多年..,你並沒有給我山羊羔..,父親說:兒阿(My son),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加福音15:29,31)看著大兒子與父親的對話,也呈現出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呈現。到底我們所信的上帝是一個讓人拼命工作,累死累活的上帝,或者是一個讓人在穩妥不變的關係裡面交流依靠的上帝?許多時候,我們相信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如同父親與兒子般,但實際所活出來的基督徒生活,又如同戰戰兢兢的小奴隸般,深怕一有什麼閃失就會惹來主人的嚴厲的審判,處罰,所以每天背負著律法的重擔,逼著自己要活出基督徒的樣子。奴隸與兒子,這兩者所表達出的彼此間的關係是天差地別。卻有可能發生在每一個所謂的基督徒身上。以致於當我們看著別人所犯的罪,就這麼白白的被恩待,被赦免又被憐憫,跟自己拼死拼活,戰戰兢兢的遵守規矩辛苦的生活相比。真的是令人深感沒有公平正義可言,對大兒子而言,雖然這是發自內心對父親的抗議。也是一般人內心中對於公平正義的觀感:付出與所得要相稱,天下更是沒有白吃的午餐。但父親的回答,更是令人震撼,說:兒阿(My son),父與子關係的成立,絕非從付出與所得的結果,而是從父的承認,接受與愛而來。兒子並非作了什麼才擁有與父親的關係,而是完全仰賴父親,相信父親對兒子的承認,接納與愛。在信仰的道路上,我相信什麼?是因著我作了什麼,所父親就不能拒絕我,就應該成為我的父親,或是因為父親這麼對我說,我便依賴父親對我所的話,深信不疑!
- Apr 19 Thu 2012 18:03
兩種歡喜的比較
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加福音15:7)要人憑自己的良心作事情並不困難,因為每個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好來對的起自己的良心,這是主觀沒有絕對標準的。若是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什麼是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既然沒有絕對標準,表示每個人都可以是"義"的判斷者,並且按著個人的認定來成為"義人"。雖然,在群體中,如此的"義人"是被讚許,接受的,特別是在高舉個人主義的環境氛圍中更是如此。以致於悔改的呼籲對如此的義人而言,當然是不需要的,甚至是令人感到刺耳的,不悅的。因為,當人們正視良心的控告時,會發現人們所認為的"義人",原來是如此的破爛不堪又如紙片般的脆弱,而這般事實的發現,除了把人帶入崩潰,失控,無助的混亂之中,因著迷失自我,反而重新讓人有了新的方向的契機,如同經歷了飢餓,經驗了什麼是對食物的渴求,並且體驗了什麼是領受食物之後的那種飽足。就是罪人悔改的實境,更是那至高的施恩者最大的喜悅與滿足。這與眾多自認為是不需要悔改的義人而沾沾自喜,兩者歡喜的差別,還真是有天壤之別。這也讓我們進一步的想,說:我的歡喜是因著自以為義或者因著悔改受恩而來!
- Apr 18 Wed 2012 15:27
作門徒的代價
在路加福音14:25-33中重複三次說到"不能做我的門徒",首先,若是愛其他勝過耶穌的就不能做門徒(14:26),其次,若是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的,也不能做門徒(14:27),最後,若是不撇下所有的,就不能做門徒.(14:33).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這是相當嚴肅,相當嚴格甚至是不合情理的要求,卻也檢驗著人們做主門徒的心為何.就像剝洋蔥般,一層層的呈現出來.若作主的門徒表示除了耶穌對你的愛永不改變之外,你可能將要失去你所愛的人事物時,你還會作祂的門徒嗎?若作主的門徒表示除了耶穌拯救的話語永不改變之外,你必然無法逃避的要去面對自己的劇烈痛苦黑暗,甚至毫無喜樂榮耀時,你還會做祂的門徒嗎?若作主的門徒表示除了耶穌復活的應許永不改變之外,你必須對你現在所擁有的,所把握的一切,都向耶穌鬆手,交託給他,讓自己不再擁有甚麼時,你還會作祂的門徒嗎?作門徒,不是比較之後的選擇,而是呼召之後的回應.而作門徒的代價,不是選擇之後的付出.是回應之後的信心.且這樣的信心,是耶穌透過祂的愛,話語,應許在人心中工作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