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對律法師和法利賽人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路加福音14:3)這樣的問題,也許對現代的我們來說,反而是陌生且是遙遠的。但對當時的律法師與法利賽人而言,是極具挑戰,震撼及顛覆性的,有如今日,若有人提出足以瓦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觀點時所帶來的震動一般,難怪耶穌的一言一行,對許多律法師與法利賽人是那麼具有殺傷力,真是令他們芒刺在背焦躁不安。為什麼,耶穌要向人提出令人感到不安的問題,而不是順應民情或風俗習慣來加以給與讚賞?耶穌提問的舉動,刺激著人們不得不去反思習以為常,甚至約定成俗的東西,因為當人失去對事物反省的能力時,同時也失去了對事物價值的判斷與持守,所產生的結果便是,安息日規條的遵守勝於人生命存在的需要,律法的價值勝過人本身的價值,如此本末倒置的情況發生。這也讓我想到,在社群中總會有許多的"應該"不斷的被倡導,高舉,卻忽略了在陰暗角落裏許多沒有被看見,被注意到的眼淚與需要。有人把它稱作為"文明的野蠻",表面看起來非常有秩序,條理,但內裡卻隱藏著見不得光,對弱勢的傲慢與冷漠。這是當時的律法師與法利賽人的處境。其實,耶穌對人的提問,具有一個指標性,如果此時,耶穌在我們當中,當祂問的問題,會令我們感到如芒刺在背焦躁不安的時候,也許,這正是我們無法逃避,需要去認真反思,面對的生命課題。
- Apr 17 Tue 2012 18:02
耶穌的提問
- Apr 16 Mon 2012 21:21
耶穌的嘆息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阿!..,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路加福音13:34)這是耶穌為耶路撒冷的悲哀,一個在歷史上及地理上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卻也是敵對上帝最激烈的所在。如水火,光與暗般一點都無法相容。雖然上帝的審判嚴厲的臨到耶穌撒冷,上帝的心卻不因此感到喜樂滿足,相反的,是充滿了眼淚,悲嘆著人一次又一次的在罪的挾制中無法自拔,一次又一次的在死亡的陰暗中無助絕望。無法明白更無法看見,上帝慈愛的雙手正引導著人向著光明直奔。因此,當耶穌到世上來,聆聽著人的頑梗與絕望,同時也在悲嘆中向著死亡與罪惡宣戰,並在十字架上的死與復活宣告得勝。牽引人聚集在上帝的保護與眷顧之下,這是出於對人無條件的愛,並且讓耶穌成為上帝對人完全接納。雖然如此,人的一生仍不斷的會受到魔鬼與世界的迷惑挑戰。讓人的信心受到衝擊考驗,來拒絕上帝,不信上帝,遠離上帝,不願歸向上帝。縱然人會經歷失敗考驗,卻無法攔阻上帝所要成就的工作,直等到人們都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路加福音13:35)
- Apr 15 Sun 2012 17:37
我甚窘急
我甚窘急(in great distress),因為非利士人攻擊我,神也離開我,不再藉先知或夢回答我。因此請你上來,好指示我應當怎樣行。(撒母耳記上28:15)在極大的恐懼害怕中,人能夠做出怎樣的事情呢?對掃羅而言,理智上雖然知道,也承認耶和華是上帝,但真正影響著掃羅,左右著掃羅作抉擇的,卻是內心的焦慮害怕。掃羅內心的窘急,從面對仇敵的攻擊,到沒有上帝的同在,與上帝斷絕了聯繫管道而達到最高點。最後,甚至違反了自己所曾下達的禁令,求助於交鬼的婦人。此時,掃羅內心的恐懼害怕早已成為掃羅的上帝。還有什麼,比被內心的害怕抓住,更令人感到無助與絕望。掃羅如同一面鏡子,反觀我們的心,現在正被什麼所充滿,佔據?是上帝的應許,信心與平安。或是罪惡與死亡。雖然我們沒有辦法阻止仇敵來攻擊我們,我們也會有大大小小不同會令我們感到焦慮害怕的事物,但這些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反而要令我們更加謹慎小心的是:在凡事上,我是否失去了對上帝的信心,凡事上,我是否仍然讓上帝在當中掌權作主。不然,我們也將會陷入更無止境的害怕循環裡面。
- Apr 14 Sat 2012 18:02
祢的財寶、你的心!
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哪裡。(路加福音12:34)這是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提醒他們不要憂慮,一方面,憂慮本身除了耗損更多時間精力之外,憂慮對事情也沒有實質的幫助。另一方面,因為上帝顧念我們,且我們生活所需的一切,天父上帝也都已預備,此時,若讓自己一直陷在憂慮的裡面,反而很難察覺上帝對我們豐富的供應,失去對上帝信靠的心。因此,當我們明白上帝是如何的把我們如同珍寶般的看重時,我們的心才能完全傾注在上帝的當中。當我們的財寶在地上,表示我們的心是在自己身上。當我們的財寶在上帝那裡,表示我們是被上帝所擁有。地上的財寶,是暫時的,人能夠去擁有的也是暫時的。唯有在上帝的手中,哪怕事短暫的地上財寶,包括我們短暫的生命氣息,都將成為呈現上帝國度榮耀的光輝。因為有上帝永恆的愛,使人的心能夠在信中得見國度的榮美。便不再對短暫之事有缺憾,而是感恩與讚美,就在每一天。
- Apr 13 Fri 2012 15:03
若遇見仇敵
耶和華將我交在你手裡,你卻沒有殺我.人若遇見仇敵,豈肯放他平安無事的去呢?(撒母耳記上24:18-19)按著當時代戰爭的法則,既然掃羅追殺尋索大衛的性命如同仇敵,那麼,當機會來臨時,大衛把掃羅給殺了,這也是應當且是合宜的.但歷史告訴我們,大衛有機會殺掃羅的時候,大衛所憑藉,所抓住的,不是當時的風俗習慣或法律規範,而是他對上帝的敬畏與對上帝應許的信靠,更甚於他應當做的,這也讓我想到,有句話說:真正自由的人,不是想做甚麼就做甚麼.真正自由的人是不想做甚麼,就能不做甚麼.從這角度來看,大衛在上帝面前是自由的,因為大衛所做的,已經超過當時的人所認為是合情合理的事情.連掃羅也都感到驚訝,更進一步地說,值得我們思考的,大衛之所以能夠在上帝面前是自由的,其關鍵的鑰匙就在於上帝的應許,因著對上帝應許的信靠,人才能勝過所謂合情合理的判斷.因為人自以為的合情合理的判斷裡面,其中所參雜的扭曲與私慾,反而不是人自己所能察覺的,這就是人所稱的盲點吧!要避免偏差扭曲,自以為義,首先,我們需要有的且抓住的,是上帝的應許-上帝所賜的信心與赦罪的平安.
- Apr 12 Thu 2012 18:00
難擔的擔子
你們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個指頭卻不肯動。(路加福音11:46)論人是非,說人好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給人出路,接納與包容,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別人如此,對自己也是如此。特別對良心脆弱的人而言,連被風吹動的樹葉聲,都在控告著他的良心,總覺得自己不夠,不好。那種無形的枷鎖總是令人喘不過氣來。無奈整個環境,其實,不也一直在明示暗示著我們的良心,說:你應該這樣才是對的,你應該那樣才是好的。在如此的重擔當中,卻沒有給人出路,也看不出有什麼出路。因為在"應該"的背後其實就是冷酷的律法與審判。沒有人可以從其中逃脫,有的也只不過是程度大小的分別罷了!怎麼辦呢?更令人感到難堪的是,面對如此冷酷不安又令人脆弱的窘境,人連一個指頭也不肯動。意思是說:要不,就是事不關己的冷漠,不然,就是那種絕對的無力,想動也動不了的無助。人便是在如此脆弱又不堪的環境中活著。承受了從自己從他人而來難以承受的擔子,卻又片尋不著出路。這段經文是耶穌對律法師的責備,也讓我覺得,是在對我們的良心的提醒。我是否也把難擔的擔子給人給己而不自知。我是否在其中只能以冷漠或無助來面對?或者我可以想起耶穌的話說:凡勞苦單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必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30)
- Apr 11 Wed 2012 17:56
為父的心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祂的人嗎?(路加福音11:13)阿爸天父知道祂的兒女們所需要的是什麼!人的眼目與智慧實在無法明白天父要透過耶穌基督,賜給人新生命的那份心意。若非藉著聖靈光照顯明,人對上帝的救贖啟示將一無所知。但聖靈已經藉著上帝在基督裡的啟示與應許賜給人。使人能夠聽見且相信上帝的話語,還有什麼,比能夠聽見且相信阿爸天父的心更加的寶貴,是不會改變也不會朽壞的祝福。如果我們跟上帝求的,只是關於今生的事物時,別忘記,總有一天,今生的事物都仍將要過去。若我們跟上帝求的,是關於永恆的生命時,也別忘記,天父更是非常的樂意,把聖靈賜給人,讓聖靈引領我們進入那永恆的光中。如同耶穌對眾人所說的: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耶穌用人間父親對兒女的那份心意,來說明天父對人們的心意。那種為父的心,使得子女,特別是倦了,累了的時候,可以全然相信,依靠在父的懷裡安歇得力。
- Apr 10 Tue 2012 18:13
聽命與獻祭
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記上15:22)掃羅想透過獻祭來討上帝的喜悅,卻失去對上帝話語順從的心,忘記了人所能獻上的祭物,不也是從上帝那裡所領受的,以為獻祭是能夠向上帝討賞的功勞。如此的盲點不但在掃羅身上,也可能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出現。原本,我們就像乞丐仰望創造主對我們的施恩憐憫,賞賜我們生命氣息及生活所需,讓我們能敬拜,讚美上帝。但漸漸的,角色似乎互換了,我們好像是一切的擁有者,可以隨意支配我們的時間及所有物,而上帝有如乞丐般,期望著人們的施恩獻上。因此,每當人為上帝獻上什麼的時候,如此功勞的光彩似乎也理當的加添在奉獻之人的當中。然後理直氣壯的跟上帝說,有,你所吩咐的我都作了。卻忽略了上帝所吩咐的是否真的聽進去。人實在沒有理由因著能夠為上帝作些什麼而自誇,好像上帝缺少了什麼,需要你我來幫上帝去填補。我們所能,所擁有的,沒有一樣不是從上帝來的。我們所獻上,只不過是把所領受的還回去罷了。因此,每當我們聆聽上帝的吩咐,並且信靠上帝順服而行的時候,便比其他我們能為上帝所獻的祭更美。
- Apr 09 Mon 2012 16:27
或者上帝為我施展能力
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撒母耳記上14:6)在戰場上所依靠的是戰力與士氣,而致勝的關鍵便在於堅強的相信.對於約拿單來說,與非力士人爭戰的把握,在於依靠耶和華上帝,如此堅定的相信,並非在戰場上才開始產生,而是平時生活當中就有的態度與信心.縱然有精實的訓練與實力,仍不能成為人最後得勝的把握,不然,將榮耀歸給自己,過分自信所產生的驕傲,將可能令人陷入更危險的境地,古今中外,由於輕敵而戰敗的雄獅的歷史時有所聞,在人的平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對自己的能力愈有把握,就越不容易想要依靠上帝,因為覺得自己就能夠處理,能夠面對.漸漸的,如此對自己的相信,從小事延伸到大事,是不會有甚麼不同的.從約拿單對上帝信靠的態度,也提醒我們,從小處就開始練習對上帝的依靠,相信得勝是在乎於上帝.不然,我們怎能期待在人生許多的關鍵時刻裏,我們就這麼忽然的對上帝有了信靠敬畏的心.知道說:或者上帝為我施展能力,讓我可以度過難關,經歷得勝.
- Apr 08 Sun 2012 18:37
當耶穌也在其中
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路加福音9:55)當耶穌的門徒自以為義的,想要為主大發熱心的降下火來燒滅不願接待耶穌的村莊時,受到耶穌的斥責,因為門徒的心的如何,自己並不知道。這也讓我想到,有時候覺得,我們對自己的瞭解夠多了,但卻不知道,上帝對我們的瞭解,比我們對自己的瞭解是更加的透徹。因此,上帝知道人真的問題在那裡,人真正的需要是什麼,這個問題,這個需要不是人自己能夠解決的,也是無法透過自我來滿足的。唯有透過耶穌的救贖,人的問題與需要才能有圓滿的出路。如同耶穌對門徒所說的: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加福音9:56)毀滅與審判,僅能短暫平息問題,卻無法滿足需要,唯有恩慈與救贖,才能讓問題與需要有了出路,因著耶穌,也藉著耶穌,讓人深刻的認識自己的內心,看見自己生命的死胡同,並轉向尋求上帝的幫助,邀請耶穌來到我的生命當中,在我的問題與需要的當中掌權。賜下新的生命,有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使我的生活有了新的方向,新的盼望。在問題與需要的同時,我也看見耶穌也在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