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路加福音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經文:路加福音2:8-20    詩歌:普世歡騰

主的使者向野地裏的牧羊人傳報耶穌降生的佳音,同聲頌揚榮耀與平安。牧羊人前往所報之處確實尋見了馬槽裏的嬰孩,正如主的使者所告訴他們的,就把消息傳開,聽見的人都感到詫異,但馬利亞把所臨到的事放在心裡反覆思想。

神的選民經過好幾個世代的等候,神救贖的應許終於實現,彰顯在世人眼前。神的話語終必成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是為人所預備,在神的時刻與方法之中,憑信心領受的禮物,就是不受時空限制的神,卻甘願受時空的拘束與人相遇。

感謝神,每年的聖誕節期,歡慶耶穌為我們降生的喜悅與榮耀,因著耶穌讓我們領受屬天的平安,盼望與慈愛,藉著耶穌讓我們成為分享大喜信息的器皿。成就滿有領受的恩典與分享的喜悅的經歷的人生。

聖誕節,是數算神的恩典,分享神慈愛的時刻,焦點在於耶穌如何為我付出,如何的把祂自己完全的給了我,且讓這樣的真實化為實際的行動,從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甘願為耶穌所用,為他人祝福的器皿。

主阿,祢為我們成就的,總是超過我們所能為祢擺上的。是祢先給了我們,我們才能給出去。因此,求祢用祢的愛不斷的激勵我們,不把祢所賜給我們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而佔為己有,讓我們向祢敞開心,也向我們的鄰舍展開善意的行動。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文:路加福音1:39-56    詩歌:信靠耶穌真是甜美

馬利亞前往拜訪伊利莎白,伊利莎白被聖靈充滿,深知馬利亞是蒙福的人,因著馬利亞相信神所說的必要成就,內心滿有對神救贖福音大能作為的讚美,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

神藉著人所以為卑微的人事物來成就超乎人所能預期想像奇妙的作為,神對我們所說的話大有能力且必要親自成就,不在於我們覺得自己是怎樣的人,而是在於神是一位信實,不會忘記與我們所立定承諾的神。

既然如此,我們是否因著對神的話語有把握,而對神心生敬畏,滿心喜樂而存有盼望?當然,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之所以能夠對神的話語有回應,且信靠順服神,這正是神在我們生命裡所成就的恩典,感謝神。

我們之所以能夠相信,這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如同孩子無法對生他的母親誇口一樣。因此,持續的活在神話語的應許中,是我們當盡也是最蒙受祝福的本分。不要試圖想要做些什麼來換取神對我們的肯定讚賞,因為我們能夠相信時,那正是神對我們的愛的果實。

賜生命氣息的主阿,早晨醒來我們就有讚美祢的理由,為著能夠聆聽祢的話語,在祢面前屈膝的禱告而感恩,且滿心期待祢在前面所要帶領我們經過的路程,是高山也好是低谷也罷,都要因為有祢,因為是祢而成為美好。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文:路加福音23:33-46

解: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當下,耶穌禱告父神赦免百姓的旁觀,官府的嗤笑,兵丁的戲弄,說:你若是基督,可以救自己吧!所言所行的無知,唯有與耶穌同釘十字架,其中的一個強盜,祈求耶穌的國降臨時記念他而領受了與耶穌同在樂園裏的恩典。直到最後,耶穌將靈魂交在父神的手裏,斷了氣。

認識:耶穌對父神旨意的信靠順服與祈求,超越世上所能對祂的羞辱,傷害,絕望與死亡的總和。又因著愛所成就的救恩與饒恕,顯明祂是一位決意要將人挽回,使人與神關係恢復的救贖主。

領受:十字架,是耶穌愛我且愛到底的宣告,使我不斷的禱告儆醒,不任意妄為,渴望尋求祂在我生命中旨意的成全,祈求能夠輕看困境險阻,試煉引誘。十字架,是耶穌為我死而又活,使我能夠與祂同釘同死同活的記號。

教導:神說,我要依靠祂的話語與聖靈的能力,儆醒禱告,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的腳蹤。

禱告:默想耶穌的受苦為我,那完全的愛與赦免所付出的代價,如此恩典的臨在,感謝主。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文:路加福音2:22-39

 

理解:按著摩西律法,約瑟與馬利亞上耶路撒冷,把嬰孩耶穌分別為聖獻與神。住在城裡的西面受聖靈的啟示引導,來到聖殿面見素來所等候的救主耶穌,心無缺憾的稱頌神。在聖殿裏晝夜事奉神的女先知亞拿,也對一切盼望救贖的人講說耶穌的事。

 

認識:神是拯救者,且是拯救到底的一位神。

 

領受:感謝神,對於所等候的必然實現的信實應許,使得等候本身更具力量與意義。西面與亞拿用一生等候救主耶穌的那份信心與堅持,直到與耶穌面對面,不但是信仰生活的榜樣,也是信實的神要在我生命裏成就的作為。

 

教導:神說,我要忍耐等候,如同農夫等候收成,持守所信,仰望信實之主的應許,直到成就為止。

 

禱告:求主使我因祢的救恩,在等候時仍充滿盼望,如同已經領受一般。為長老們的身心靈個別提名代禱守望。為禱告關懷網絡的建立禱告。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祂能醫治病人。(路加福音 5:17 )醫治病人與主的能力同在,對耶穌時代的人而言,彼此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顯露出當時人們內心深處對於上帝能力的同在,使疾病能夠被醫治的那種渴望。而這樣的渴望,雖然歷經不同的時空轉變,卻仍然沒有改變,甚至是更加的劇烈,因為所要面臨身心靈的苦痛威脅狀況與程度比起耶穌時代是更加的複雜。如今,所面臨的信仰課題是,身體病痛得醫治是否能夠等同心靈也已經獲得醫治?反之,心靈得醫治是否也表示身體也當必然得醫治?每個人的信仰歷程與領受,對於上述的課題有不同的回應,卻無法失去一個關鍵的焦點--耶穌是得醫治的源頭,主的能力是藉由耶穌相顯(the power of the Lord was present for him),認識耶穌是誰,且信靠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救贖之工。果真如此的話,我們的信仰課題將會是,我信靠的是醫治的源頭,還是醫治的結果?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奉差原是為傳上帝國的福音(路加福音4:43),眾人經歷耶穌在各會堂的教導,且在各地所行的神蹟奇事,感到詫異,希望耶穌可以留下常住,反映出人的渴望,把握良善的,遠離邪惡的,但耶穌回應,我在世上,原是為傳福音而來,顛覆了人對良善與邪惡的認識,人以為的良善是從痛苦磨難中得釋放,但若沒有耶穌為救主為君王,得釋放本身也將可能成為抵擋人們來信靠上帝的邪惡,反之,若領受救贖恩典,遵主為大,讓主掌全,也許表面看來,是讓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痛苦磨難,其中,卻要彰顯出上帝引領人們進入全然良善的出路.

默想耶穌的受難-有誰樂意成為一個被上帝所棄絕的人?有誰可以選擇被棄絕或不被棄絕?人不會喜歡被棄絕,更不會去仰望一個全然被上帝所棄絕的人.耶穌在十架上成為全然被上帝所棄絕的人,門徒們也絕不會以在十架上受苦痛,羞辱及死亡的耶穌為榮。而隱藏在苦痛,羞辱及死亡中的慈悲憐憫,卻展開雙臂引領人們,進入且經過死亡之後,領受復活的生命大能,直到永遠.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見我的話就去行。(路 6:47 ),當我禱告呼喊說:主阿!的時候,表示我所稱呼為主的,祂在我身上有權柄,祂所說的話,是我所敬畏,所在乎,且去遵行的,這便是我稱呼對方為主的意義,是上帝為人所預備,成就之信仰基石(根基),讓主掌權的信仰生命狀態。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穌說:你們為什麼愁煩?為什麼心裏起疑念呢?(路加福音24:38)當耶穌從死裡復活向著門徒顯現說:願你們平安,門徒的反應是不敢置信,會是自己聽錯,看錯了吧!這怎麼會是真的?愁煩與疑念如同繩子的兩端,不斷纏繞著我們的心.如果有人白白的要給你好處,且是不計代價的就是要來幫助你,但非親非故的.這樣的情況,不叫人起疑念是難的,一些想法似乎已經根深蒂固的從達官貴族到市井小民之中扎根,那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以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再再的顯示出,"白白的,無條件的賜福恩典",在人的心中是沒有地位的,或者是說,已經被愁煩與疑心勒的無法動彈.主耶穌的復活,不是因著人們做了甚麼所換來的,卻是主耶穌主動,甘心的呈現在世人之中,要把這好消息白白賜給人.那麼,我們如何領受這福音好消息呢?首先,就是領受主耶穌復活的新生命,鬆開原本勒緊在我們心中的愁煩疑心,取而代之的是信靠應許的平安.主耶穌明白門徒的處境與困難,藉著主動的顯現,問安與鼓勵,一次次的建立,堅固對應許的信心.直到如今,主耶穌不也明白我們每個人現在的處境與困難,此時,主耶穌依然透過我們所能明白,了解的方式主動的來向我們顯明,安慰與指引,使我們對應許的信心,能夠一次次不斷的被安穩堅固起來.就時間而言,應許永遠是完成式中的現在進行式,沒有中斷,也不會中斷.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紀念耶穌還在加利利的時候,怎樣告訴你們,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裡,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他們就想起耶穌的話來.(路加福音24:6-8)在生活體驗中我通常會起想起甚麼?童年的記憶?學校的回憶!發現,當我的記憶內化成經驗,便影響著我對許多事物的理解,比如說,綠色有著生命盎然的悸動,因此,綠色與生命的連結在我的回憶中分不開了.然後,一直到我與主相遇的那一刻起,透過上帝的道,讓我對綠色的記憶有了新的元素,那是一種透過死亡才足以彰顯的永恆生命與盼望.如同蛹兒破繭而出才能有的生命燦爛.這也像是原本門徒在耶穌被釘十架之後生命的慘霧與絕望,然後,在門徒回想起耶穌所說的話之後,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生命體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表示,耶穌是走在門徒的前面,門徒還沒走過的路,耶穌已經先走過,因此,門徒對耶穌所說的話的記憶,都成為導引門徒可以繼續往前走的腳印,門徒所需要的,就是跟隨耶穌曾經所走過的,有著受苦,受死與復活的腳步.體驗耶穌所已經為我預備的恩典,救贖的應許,不單在是未來,也是現在.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祂的力量。(路加福音22:43)當耶穌禱告說: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之後,聖經記載,有天使來服事祂。這也讓我想到,當耶穌在曠野四十天受試探之後,有天使來服事祂。(馬太福音4:11)彷彿耶穌所承受的一切,也都牽動著整個上帝的國度。彼此之間是非常緊密相連的。相同的,基督徒因著福音的緣故所承受的逼迫,患難,在困苦軟弱中的禱告,也是與上帝國度緊緊相連。雖然有關聖經中天使的系統論述,並非三言兩語就可以交待清楚,但肯定的是,聖經中的天使代表著上帝的工作與同在。因此,讓人感到安慰的是,耶穌在極其痛苦的禱告呼求當中,所經歷的不單單只有痛苦,也在痛苦的當中體驗了上帝同在的力量。也就是說,只有在禱告的當中,當我經歷到有上帝,是上帝與我一同面對,承擔的時候,我才能有繼續往前走的動機與力量。禱告也將不再只是行禮如儀的活動。特別是當你詞窮,不知如何繼續禱告,甚至連禱告的意願都枯乾時,除了跟上帝說: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時,你是否也願意讓天使來服事你,加添力量給你,相信上帝的同在,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改變。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奸細問:我們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耶穌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路加福音20:22,25)為了抓住耶穌的把柄,奸細故意向耶穌提出兩難的問題,但耶穌卻四兩撥千金的讓人的意圖沒有得逞,也讓其他人有機會去思考,耶穌的教導是與實際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對耶穌的門徒而言更應是如此。只要我們還活在這世上,便對自己在家庭,在工作,在學校中的角色有該盡的責任。若有人想藉著成為耶穌的門徒來逃避自己在世上所處角色應有的責任,那就跟有人想藉著成為耶穌的門徒來獲得錢財權勢一樣的邪惡。相對的,我們盡己所能的在短暫的世上生活,該撒的物歸該撒,雖有勞苦愁煩,我們卻能在上帝所造,所賜的事物中保有滿足與喜樂,因為世上大大小小所有一切,都仍依賴著上帝的掌管治理。雖然我們無法控制世上所有的東西。卻可以讓上帝來掌管,眷顧,保護我們,如此的信心,是上帝對我們的憐憫恩賜。因此當我們把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歸給上帝,不佔為己有的時候,在世上盡力生活,並倚靠上帝憐憫賜恩,把滿足,喜樂,平安的榮耀歸給上帝,這便是耶穌門徒的生活態度了。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路加福音19:38)奉主的名意味著是受主的差遣,要代表主,按著主的意旨而行,好像此時主正參與在人們的當中,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以至於人可以在其中歡呼讚美,來稱頌上帝,因為上帝所應許的,此時,上帝也在百姓當中親自成就了.讓人看見對上帝應許的信心並非徒然,更不是虛空,是實實在在的.有時候,我們在等候忍耐的當中,應許的真實對我們似乎是隱藏了.但人的信與不信,都不能影響上帝應許的真實.在眾人的讚美聲中.從上帝而來的平安,成為人們忍耐等候最大的安慰,讓信心與忍耐充滿活潑的力量,與天上的榮光相互呼應.是甚麼連結了地上與天上的距離,那就是上帝的話語(word),是上帝對祂所創造的萬物的承諾,因著應許,我在世上而生,透過應許,我在世上生而為人,又藉著應許,我在世上因信繼續活著,在地上也在天上.因此,我們也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與當時的人一同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並一同領受平安之恩,接受永光的照耀.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加福音18:13,19)我們會是用甚麼來評估自己,從人出生開始,就一直不斷受環境的薰陶,社會化的教導,漸漸塑造出的一種習慣,就是需要從別人給你的回饋,或者從自己是否獲得自己想要,來認識自己,評斷自己的價值.而忘記別人的回饋是短暫的,是會改變的,人自己現在所能握住的也是會改變的,是短暫的.除非,我們明白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多變,短暫的事物中與永恆的創造者相遇.說:開恩可憐我,因為與永恆相比,人是何等渺小,上帝卻仍然將我們視為珍寶,要施恩憐憫我們,將我們從原本專注在短暫事物的眼目,轉變到專注在永恆的事物中,就是從上帝而來的憐憫恩典,是上帝所要賜給我們永不改變的應許,讓我們不再憑藉著自己,以為自己仍有良善,但良善是屬於上帝的,若我們當中要有良善,就必須先從上帝那裏領受良善,我們才能真明白甚麼是真正的良善,如同我們需要接受從上帝那裏的真理之光的照耀,我們才能夠真正看清,認識自己.並且從上帝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時,也就懂得如何面對從自己及別人而來的評價.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利賽人問: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上帝的國就在你們當中.(路加福音17:20-21)法利賽人對於上帝的國是否來到,是以時間的排序來看,認為"時間"是上帝國來到的重要關鍵,因此,在"時間"的裡面,善行功德的累積變成為等候甚至進入神國的兌換卷.所以,法利賽人所關心的自然是神國來臨的時刻?但耶穌的回答,打破了神國與時間之間必然的關係,因為神國的來到所關乎的,最重要的關鍵不是在時間,而是在應許,是應許讓神國臨在人的當中,經文-在你們當中,也有翻譯成在你們心裏,應許在人心裏所產生奇妙的工作便是信心,對上帝話語的信心,對上帝全然信靠的心.哪裡有應許,那裏就有信心,那裏又應許,那裏就有神國的臨在.神國的臨在並不依賴時間,也不依賴人在時間裏面做了甚麼,而是在應許裏面,人在當中信了甚麼.若是不信,再多的時間也是枉然,若是依靠時間所累積的善行功德來認為自己配得神國的臨到,那也是虛空.每當我們在當下,此時此刻,聆聽上帝的話語,相信上帝的應許,領受赦罪恩典的時候,神的國便在你我的心裏,在你我的當中.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加福音17:19)這是耶穌對被潔淨的痲瘋病人,回來歸榮耀給上帝,又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的時候說的。十個痲瘋病人的潔淨,卻只有一位回到耶穌面前來感謝祂,表示這位得潔淨的人對耶穌的感恩,沒有忘記耶穌在他生命中所施予的恩惠,成為他來到耶穌的跟前,為要表達對耶穌的感謝。但時間並沒有在這裡停止,耶穌對他說:起來,走吧!一個曾經被社會所唾棄,隔離的人,如今,耶穌鼓勵他,重新回到社會,歸屬於社群的一份子,不再是孤單的一個人過生活。如此巨大生活型態的改變與適應,是因著耶穌的拯救之信所產生在人生命中的果效。這對我們而是一個提醒也有著勉勵,提醒是:我是否已經失去感恩的能力,特別是對耶穌已經為我所成就的赦罪恩典與應許的信心,理所當然到一種無感的地步。勉勵是:你我生命的改變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是耶穌對我們的憐憫之工,在信中所產生的果效,當我在感恩之中,伏在耶穌的腳前,聆聽耶穌要對我說的話:起來,走吧!你的信,就是我在話語裡所要賜給你的信心,要成為拯救你,幫助你,得平安,有力量,可以回到你的社群生活,他們也要看見你的改變,不單是外表得了潔淨醫治,你的生命也將彰顯這拯救應許的榮美,如光照耀使人看見。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加福音16:31)在人的心中,不需要太多新奇的東西,人才會去相信什麼。這個世界已經充斥太多急著想要也已經相信的事物,姑且稱它們為權勢,金錢與地位吧。現代人的問題不再是相相或不相信的問題,而是相信什麼的問題。如果人們相信今生的繁榮富貴使人安穩無虞,那麼今生的事物便是人們追求的最終價值與生活目標。如果人們相信今生的短暫,卻使人在豐盛中預嚐了永恆福樂的滋味,那麼對今世的觀感與價值又會是全然不同。對於擁有摩西律法與先知恩言的亞伯拉罕的子孫而言,若他們期待相信的是律法與先知之外的神蹟,便表示律法與先知已經失去在他們心中的相信。若一個人再也不聽從上帝的道的時候,又怎能期待神蹟能夠使他們相信呢?就好像有人告訴你說:我相信上帝,但我不相信上帝所說的話,我只相信上帝所做的事情。求上帝憐憫幫助我們,相信上帝,也相信上帝所說的話及上帝所要成就的工作。因為,我們在上帝的話語中,才有信也才能信:上帝是上帝且上帝做事直到如今(這個如今包括了過去,現在與未來)。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兒子對父親說:我服事(slaving)你這麼多年..,你並沒有給我山羊羔..,父親說:兒阿(My son),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加福音15:29,31)看著大兒子與父親的對話,也呈現出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呈現。到底我們所信的上帝是一個讓人拼命工作,累死累活的上帝,或者是一個讓人在穩妥不變的關係裡面交流依靠的上帝?許多時候,我們相信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如同父親與兒子般,但實際所活出來的基督徒生活,又如同戰戰兢兢的小奴隸般,深怕一有什麼閃失就會惹來主人的嚴厲的審判,處罰,所以每天背負著律法的重擔,逼著自己要活出基督徒的樣子。奴隸與兒子,這兩者所表達出的彼此間的關係是天差地別。卻有可能發生在每一個所謂的基督徒身上。以致於當我們看著別人所犯的罪,就這麼白白的被恩待,被赦免又被憐憫,跟自己拼死拼活,戰戰兢兢的遵守規矩辛苦的生活相比。真的是令人深感沒有公平正義可言,對大兒子而言,雖然這是發自內心對父親的抗議。也是一般人內心中對於公平正義的觀感:付出與所得要相稱,天下更是沒有白吃的午餐。但父親的回答,更是令人震撼,說:兒阿(My son),父與子關係的成立,絕非從付出與所得的結果,而是從父的承認,接受與愛而來。兒子並非作了什麼才擁有與父親的關係,而是完全仰賴父親,相信父親對兒子的承認,接納與愛。在信仰的道路上,我相信什麼?是因著我作了什麼,所父親就不能拒絕我,就應該成為我的父親,或是因為父親這麼對我說,我便依賴父親對我所的話,深信不疑!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加福音15:7)要人憑自己的良心作事情並不困難,因為每個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好來對的起自己的良心,這是主觀沒有絕對標準的。若是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什麼是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既然沒有絕對標準,表示每個人都可以是"義"的判斷者,並且按著個人的認定來成為"義人"。雖然,在群體中,如此的"義人"是被讚許,接受的,特別是在高舉個人主義的環境氛圍中更是如此。以致於悔改的呼籲對如此的義人而言,當然是不需要的,甚至是令人感到刺耳的,不悅的。因為,當人們正視良心的控告時,會發現人們所認為的"義人",原來是如此的破爛不堪又如紙片般的脆弱,而這般事實的發現,除了把人帶入崩潰,失控,無助的混亂之中,因著迷失自我,反而重新讓人有了新的方向的契機,如同經歷了飢餓,經驗了什麼是對食物的渴求,並且體驗了什麼是領受食物之後的那種飽足。就是罪人悔改的實境,更是那至高的施恩者最大的喜悅與滿足。這與眾多自認為是不需要悔改的義人而沾沾自喜,兩者歡喜的差別,還真是有天壤之別。這也讓我們進一步的想,說:我的歡喜是因著自以為義或者因著悔改受恩而來!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路加福音14:25-33中重複三次說到"不能做我的門徒",首先,若是愛其他勝過耶穌的就不能做門徒(14:26),其次,若是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的,也不能做門徒(14:27),最後,若是不撇下所有的,就不能做門徒.(14:33).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這是相當嚴肅,相當嚴格甚至是不合情理的要求,卻也檢驗著人們做主門徒的心為何.就像剝洋蔥般,一層層的呈現出來.若作主的門徒表示除了耶穌對你的愛永不改變之外,你可能將要失去你所愛的人事物時,你還會作祂的門徒嗎?若作主的門徒表示除了耶穌拯救的話語永不改變之外,你必然無法逃避的要去面對自己的劇烈痛苦黑暗,甚至毫無喜樂榮耀時,你還會做祂的門徒嗎?若作主的門徒表示除了耶穌復活的應許永不改變之外,你必須對你現在所擁有的,所把握的一切,都向耶穌鬆手,交託給他,讓自己不再擁有甚麼時,你還會作祂的門徒嗎?作門徒,不是比較之後的選擇,而是呼召之後的回應.而作門徒的代價,不是選擇之後的付出.是回應之後的信心.且這樣的信心,是耶穌透過祂的愛,話語,應許在人心中工作而產生的.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耶穌對律法師和法利賽人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路加福音14:3)這樣的問題,也許對現代的我們來說,反而是陌生且是遙遠的。但對當時的律法師與法利賽人而言,是極具挑戰,震撼及顛覆性的,有如今日,若有人提出足以瓦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觀點時所帶來的震動一般,難怪耶穌的一言一行,對許多律法師與法利賽人是那麼具有殺傷力,真是令他們芒刺在背焦躁不安。為什麼,耶穌要向人提出令人感到不安的問題,而不是順應民情或風俗習慣來加以給與讚賞?耶穌提問的舉動,刺激著人們不得不去反思習以為常,甚至約定成俗的東西,因為當人失去對事物反省的能力時,同時也失去了對事物價值的判斷與持守,所產生的結果便是,安息日規條的遵守勝於人生命存在的需要,律法的價值勝過人本身的價值,如此本末倒置的情況發生。這也讓我想到,在社群中總會有許多的"應該"不斷的被倡導,高舉,卻忽略了在陰暗角落裏許多沒有被看見,被注意到的眼淚與需要。有人把它稱作為"文明的野蠻",表面看起來非常有秩序,條理,但內裡卻隱藏著見不得光,對弱勢的傲慢與冷漠。這是當時的律法師與法利賽人的處境。其實,耶穌對人的提問,具有一個指標性,如果此時,耶穌在我們當中,當祂問的問題,會令我們感到如芒刺在背焦躁不安的時候,也許,這正是我們無法逃避,需要去認真反思,面對的生命課題。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