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在世的時候,烏西雅王定意尋求神...在爭戰中得了非常的幫助,甚是強盛.既強盛,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華他的神.(歷代志下26:5,15-16)一個原本定意尋求神的人,怎麼那麼容易的就落入不信的當中?或者應該是說,若不是神的憐憫,神的話語的引導光照,賜給人生命之道的恩典.就人的本質而言,就是不信,敵對,仇視神,也在所謂的犯不犯罪的事上根本沒有自由,除了得罪神,人是沒得選擇的.但若有人以為這說法讓人可以有大膽任意妄為的理由,那也不是正確的.因為這話是為著屬神的百姓說的,烏西雅王定意所尋求的神,並非虛無飄渺,隨機抓取的結果,而是傳承自他的父親亞瑪謝,在烏西雅王還小的時候,便在神應許恩典的保抱環繞中,使得烏西雅對神的尋求,正顯露出神的憐憫恩典如何的在祂身上彰顯.這恩典不斷地要幫助人來信靠神,同時,老我的軟弱,撒旦的引誘一天也沒有休息,甚麼於每當我們愈想要信靠神的同時,不要我們來信靠神的試煉引誘也就愈加猛烈,為要叫我們落入不信的當中.如此的試探引誘,君王無法免除,平民百姓也無法逃避,這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戰場,求神憐憫,不叫我們落入不信的幽暗裡.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歷代志下24:2)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王不想念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加利亞.(24:22)當約阿施還年幼的時候,祭司耶何耶大在側盡心盡力輔佐約阿施整修耶和華的殿,遵行耶和華的吩咐.使的百姓蒙受上帝祝福.只是好景不常,耶何耶大死了之後,約阿施聽從眾首領的話,離棄耶和華上帝,事奉外邦偶像,惹上帝憤怒,此時,耶何耶大的兒子撒加利亞受神的靈的感動,勸戒百姓要回轉歸向神,反而因此惹來王的憤怒,被石頭打死.從耶何耶大與約阿施的身上讓我們看見,祭司耶何耶大對上帝的話語的執著與熱誠,幫助王行走在神的道路中,使百姓因而蒙福,但約阿施王長大之後,受到眾首領的影響,心生偏邪,反而帶出了對上帝話語的硬心與憤怒.無論是國王,還是平民百姓,都是很容易受到影響,但更精確的說,我們必然要受到我們所屬的對象的影響,屬神的子民,必然領受神話語的影響,屬魔鬼僕役的,必然受到魔鬼的支配,沒有中間灰色地帶.而這正是我們每天必然會面臨的試煉挑戰,當我們樂於遵行神的話語同時,有魔鬼的差役正不斷向我們招手,想盡辦法引起我們的注意.另一方面,當我們不小心陷入魔鬼的伎倆,威嚇恐懼控告便會豪不客氣的蜂擁而至,纏住我們雙腳,蒙蔽我們的雙眼,使的我們在絕望中失落,取而代之的是忘恩,憤恨與殺戮.怎麼辦呢?唯有對神的話語的執著與熱誠,如此的信心,才能讓我們透視現在的絕望苦境,來投靠那位掌管萬有且已得勝有餘的全能主上帝.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約翰福音14:1,27)這是耶穌在離世之前所給與門徒的安慰。似乎說出了包括門徒在內的眾人,內心是何等容易受到憂愁的侵擾,沒有平安。耶穌知道,當他離世之後,門徒所將面臨的風暴是什麼!從宗教領受而來的追捕,承受背負反政府的罪名,被迫離開所熟習的社群,四散到各處,為了生存,得戰戰兢兢的過生活,因為下一個時刻是否還能夠安穩的吃喝,再也沒有人可以給與保證。外在的風聲鶴唳,時時驚動著門徒的心。得趁著軍兵疏於防備的機會,摸黑在不起眼的小小空間裡聚集。作什麼呢?回想他們的老師耶穌生前對他們的教訓,並一起禱告,擘餅來紀念他們的老師。三天的時間,猶如三年一般的漫長,直到有風聲傳來說:耶穌復活了。就在疑惑的時候,他們的老師向他們顯現。述說著過去曾經所說過的話,如今都已經如何的應驗了。耶穌的顯現,讓門徒在恐懼陰影中迎接平安的曙光。耶穌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表明世上短暫的事務,再也無法奪去耶穌所要賜給我們的平安,這樣的平安是耶穌勝過罪與死亡的果實。是為我們所預備,特要賜給我們的。耶穌對門徒的安慰,也是對所有信靠祂的人的安慰,有耶穌在我們生命中掌權作王,祂要帶領我們走過愁煩悲傷,如同耶穌面對世人的罪,走入死亡一般,耶穌並沒有要把我們繁多的憂愁拿走,卻讓我們在當中受熬練,學習如何在當中與耶穌一同走過,以致於多年以後,當我們回顧生命路途中流淚斑斑的痕跡時,我們便能夠喜樂滿足,因為我們流淚的痕跡原來是耶穌背著我們走過的足跡。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未人雅哈悉說:猶大眾人,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約沙法王、你們請聽。耶和華對你們如此說: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神。(歷代志下20:15)約沙法王面臨外邦聯盟的威嚇攻擊,定意尋求耶和華。眾人一同站在殿中,耶和華面前仰望神的時候,神透過雅哈悉向眾人說話,這話不但是對約沙法王說,也是對猶大全國百姓說的。上帝要每個人都聽見,祂所要說的話。許多時候,人們會覺得,神似乎只跟少數特定的人說話。但神所要說的,並非是少數人所能夠把持。這完全是出於神的意旨主權,如同此時,在殿中,上帝透過利未人來傳達信息。為著站在神面前的眾人益處。同樣的,每次當我們聚集來到神面前,神也要為著我們的益處來對我們說話,當然有些時候,對我們有益的話,不一定是我們喜歡聽,令人悅耳的話或者是當場就能透徹明白。就像當時的約沙法王與眾百姓,在兵臨城下,明天就是決戰時刻,空氣中被驚慌害怕濃烈的圍繞著。神說:不要因著大軍而害怕。這可不是出戰前的精神喊話,而是對上帝話語信心的考驗。因為這場戰爭不是你們的戰爭,而是屬於上帝的戰場。(英譯版對"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神以"For the battle is not yuors, but God's"來表達)面對征戰,且以人的能力來衡量還真是輸贏難料的情況下,人怎能夠不驚慌害怕。關鍵就在於,神說:這是我的戰場,有神在當中作為我們的最高指揮官。神既然在當中掌管,帶領。有神在其中使人超越了對勝敗的態度。因為有神的同在,勝又如何?敗又如何?勝敗乃兵家常事,局勢變化莫測,但神是我們在多變不定的勝與敗當中最高的掌權者,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面臨許多善意的或是不友善的戰爭,但我們是否定意尋求神,因為,我們所面臨的,是屬於上帝的戰場,有神在前面為我們征戰。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如此說:把這個人下在監理,使他受苦,吃不飽,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的回來。米該雅說:你若能平安回來,那就是耶和華沒有藉著我說這話了。又說:眾民哪,你們都要聽。(歷代志下18:26-27)是什麼讓我們對所信的有把握?這是當我再次讀到這段經文時,問我自己的一個問題,如果因著對上帝話語的渴慕堅持,使我身心皆受到磨難痛苦,所帶來的處境是,有權勢的君王成為我的仇敵,我的人身自由受到監禁,身體更因著飲水食物的缺乏與感到虛弱疲倦,在如此的情況下,我仍會繼續堅持嗎?只要稍微的妥協就可以讓困苦的狀況解除的條件下,我能夠不妥協嗎?也許,我會想辦法從聖經裡面找到類似的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來為自己找到妥協的出路。但如此的想法,又讓我回到起初的問題說:是什麼讓我對我所相信的有把握?是身心皆獲豐盛祝福,昌盛榮耀的時候?這已經是許多人對自己所相信的有把握的原因,但很顯然的,若以此標準來看,許多為福音的緣故殉道,受盡苦難煎熬的宣教士,甚至是耶穌自己,是無法對自己所相信的有把握了,因為他們的下場可不受現代的人羨慕歡迎。反而是會被認為是沒有信心,是受到咒詛的。雖然表面上看來米該雅面對的是從外而來,排山倒海的衝擊試煉,但同時,不也因此呈現出米該雅為何對所信的有把握!當國王挑釁的對他說:事情不會按著你所說的那樣發生時,米該雅並沒有氣急敗壞的想要為自己或為上帝來辯護。反而強調說:你們都要聽。聆聽是需要專注的,聆聽也是一條恩典之路,讓我們的心與上帝的話語在聆聽的當中相遇,上帝也藉著聆聽讓祂自己的話語在人生命中生發出信心。如此的恩典,讓我們對所信的有把握,就不單是依賴外在的順或逆,苦或樂,貧或富來認定,而是因著有上帝的話,使我們漸漸懂得如何在順或逆,苦或樂,貧或富的當中,對自己所信的救贖赦罪恩典有把握。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裡。(約翰福音12:46)耶穌來到人們當中,呈現在世人眼前的是被懷疑,被拒絕,被追殺,被嘲弄,最後被釘死這與一般人所以為的光耀,光榮完全相反。原來這裡的光,指的是讓人得以看見人自己在上帝面前真實的光景,這裡的光,也是向世人顯明耶穌所要為你我成就的工作是什麼?為了讓人明白,耶穌道成肉身,取了奴僕的樣式,如同當時大多數的人一樣,沒有分別。但也因著如此,反而讓人難以相信,耶穌就是眾人所引頸期盼的彌賽亞。但耶穌為了把我們從黑暗當中領出來,耶穌就必須先進到黑暗裡,為了勝過死亡,就必須先進到死亡的當中,然後,藉著上帝話語真光的照耀,使我們因著信心穿透了外表的看似不起眼,甚至是被人鄙視的表象,我們便與耶穌有緊密的連結,領受耶穌所要賜給我們豐盛的一切。如同耶穌來到死蔭中,親自牽著我們,抱著我們,帶著我們,背著我們,掙脫了黑暗的捆索,(原本人所能夠的,就是住在黑暗裡,困在黑暗中,沒有出路,沒有盼望)並且朝著無盡的天空遨翔,我們的視野之所以不同,是因著耶穌帶你遨翔.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因有好些猶太人,為了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約翰福音12:10-11),有人信了耶穌,對當時的祭司長,法利賽人來說,如芒刺在背,顯然的,此時,要是誰信了耶穌,誰就是他們的仇敵,看來,拉撒路的復活並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反而是因為有人信了耶穌,讓拉撒路惹來殺身之禍.以為只要耶穌死了,拉撒路死了,讓人可以信耶穌的原因消失了,問題就可以獲得解決,他們就可以獲得勝利,殊不知,祭司長對耶穌的仇視,非但沒有讓問題解決,反而讓人跟隨耶穌的心志更加的堅定.誰會想要殺了拉撒路,這問題也幫助我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人的軟弱與困苦,有句話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意思是若有誰擋了我的慾望,貪念,享樂,誰就是我想要去除的對象.雖然我不會去想要殺了拉撒路,但卻無時無刻的在面臨老我的試探,會想盡辦法想要除去或扭曲,不聽那些會妨礙老我的活動,從上帝話語而來的提醒,鼓勵.求上帝憐憫,讓我們看見上帝的話語對我們的生活而言不是仇敵,攔阻或障礙,而是信靠動力.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死人就出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約翰福音11:44)當人死之後,對於遺體的處理,一方面表達出對死者的尊重與敬意,一方面也防止遺體腐壞之後對環境的影響.然後就把屍體抬到墳墓裡面安葬.這是人在面對他人死亡,所能夠盡上最後的一份心力.但耶穌來,吩咐說:出來(11:43).原本已死的拉撒路便從墳墓裡出來.從面對死亡這事來看,人與耶穌的不同,人是把死人抬進墳墓,耶穌是讓死人從墳墓裡出來,人是用布和毛巾來包裹死人,讓死人真的是死了.耶穌是吩咐人把裹布與毛巾解開,讓原本已死的人可以走出墳墓.這可不是甚麼靈異事件,而是死人真實復活的呈現.耶穌要讓人相信,死亡是一個終點,同時也是一個新的開始.特別是在耶穌從死裡復活之後,因著耶穌,讓人對死亡有了完全不同的認識認知.因為耶穌是生命的源頭,死亡在耶穌裡早已失去了權勢能力,在信靠耶穌的人身上,死亡再也無法威脅恐嚇他們,從他們那裏奪去上帝所賜的福分,這福分包括了足以向死亡誇勝的復活生命,因著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凡信靠耶穌的人,也要因著耶穌永遠活著.並且親自為我們解開人放在我們身上的裹布與毛巾,從死亡的當中走出來.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11:24-25).對於馬大來說,復活是將來末後所要發生的事情,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期待,雖有這樣的知道,但除了悲痛哀傷,似乎仍無法能夠讓人獲得安慰與盼望,這是否也是我們對於復活的認識呢?知道將來有一天復活的事情要發生,但這樣的事情對現在活著的人來說又是那樣的遙遠.復活的應許與我們的距離有多遠?耶穌說:復活與生命在我,而英文的表達是I am,我就是復活,我就是生命,當我們信靠耶穌,復活便已經是我們生活的特徵,復活不但是將來的事情(未來式),同時,復活也是現在正不斷的在你我生命當中彰顯的特質(現在進行式),因為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對我們而言,復活的生命完全是出於恩典的賜予,是因著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而死,又向著罪與死的權勢誇勝的結果,以至於,我們因著信,在基督裡,活著就基督,死了就有益處,一個蠻有把握的應許,盼望.也就是,雖然肉體的死亡,與至親的分離,會令人難過悲傷,但基督的復活,讓我們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在分離的悲傷中帶著相聚的盼望.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使他們在你賜給我們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遵行你的道.(歷代志下6:30-31).我們之所以能夠一生一世敬畏上帝,是因為上帝對我們一生一世的看顧保護.如此的看顧保護從我們還在母腹中便已存在,我們身心靈所需用的一切,上帝都已經為我們預備,當我們被罪所稛,心受控告,失去平安,沒有盼望時,上帝的慈繩愛索仍舊牢牢的使我們與上帝緊緊的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的心不會忘記向上帝呼求憐憫幫助,因為上帝為我們所預備是超過人所求所想,使我們向上帝呼求,心也因著相信而領受上帝所賜平安的應許,智慧與力量,行走上帝所吩咐的道路,在凡事上存敬畏的心,遵主為大,因著上帝的道,有著分別為聖的生活.並且看見自己的軟弱與有限,若不因著上帝,若沒有了上帝,人的一生將會落入何等的黑暗虛空的當中,以至於,我們向上帝乎求的習慣,漸漸的如同胎兒在母腹中透過臍帶吸取營養,出母胎之後呼吸般的自然.在地上生活,並呈現屬天生命的真實景況,那就是我雖不完美,上帝卻已完全對我的接納.

James J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